春節步入尾聲,說說馬來西亞華人如何過春節
馬來西亞華人是使用傳統長柄圓形餅模,倒上薄薄一層的雞蛋麵煳在餅模后趕緊合起來,慢慢用炭爐烘烤并不時翻轉以便兩邊都被烘烤均勻。放涼后的粿加必就會存在美碌罐內,用膠紙封好以免受潮,等到初一初二可以開封讓客人大快朵頤!;)
一晃明天就到元宵節了, 也意味著我們的今天的春節要結束。春節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一家人感情的重要時刻,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人都明白春節重要的含義,包括在異國他鄉生活的華人,值此春節尾聲,今天邦海外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馬來西亞華人如何過春節,看看異國的春節特色。
馬來西亞華人如何過春節
馬來西亞華人比較傳統,對各種傳統節日都很重視,春節就更不用說了,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除夕夜那天,一家大小會共吃團圓飯。新年期間,一些華人特有的習俗在這里仍然可以看到,如祈求神明保佑合家平安、舉行舞獅采青活動等等。在很多華人家庭,對幼輩或未婚者,大人都會給壓歲錢,商業中心和酒店還會有舞獅表演等節目,歡慶節日的到來。
除了大家熟悉的新年慶賀方式,可能有你不知道,在馬來西亞,人們還有其他花樣過大年。有些來自中國五千年的古老傳統,有些則是結合了當地風俗后演變而成的獨特習俗。所以春節期間來馬來西亞,一定會讓你驚喜連連、大開眼界!
過年, 從做年糕開始過去以來,在馬來西亞華人過年使用的所有糕點之中,年糕是新年祭神到祭祖的必備,幾乎等同新年象征符號。
以前的年餅都是以非常簡單的食材制成,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加上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華人新年糕點也開始走向多元種族化,各式各樣的年餅在新年前一個月就開始售賣,讓人不知如何選擇是好。
馬來西亞粿加必可是名列第一必吃的年餅!粿加必其實類似雞蛋卷,原是馬來人和娘惹的傳統餅食,后來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華人家庭,成為華人新年必備的應節食品。
馬來西亞華人是使用傳統長柄圓形餅模,倒上薄薄一層的雞蛋麵煳在餅模后趕緊合起來,慢慢用炭爐烘烤并不時翻轉以便兩邊都被烘烤均勻。放涼后的粿加必就會存在美碌罐內,用膠紙封好以免受潮,等到初一初二可以開封讓客人大快朵頤!;)
大街小巷的新年歌
“聽新年歌”已成為大馬華人過春節獨有文化與特色,少了充滿喜慶氣氛的新年歌,感覺就不像是“過新年”,而推出賀歲專輯,也成為大馬華人獨有的文化;選購新年專輯,更是消費者必備的 “年貨”之一。
本地電臺電視臺,搶發新年賀歲專輯。在馬來西亞除了舊歌新唱,還有本地電臺、電視臺每年都會重新編曲、甚至是完全創新的新年曲子,制作成全新賀歲專輯,且都深受大家歡迎,逐漸地養成大家在過年時,一定要聽新年歌、買新年專輯的習慣,促使新年專輯成為了大馬的新年特色之一。
馬來西亞春節有哪些特色
過年,從吃年糕開始
過去以來,在馬來西亞華人過年使用的所有糕點之中,年糕是新年祭神到祭祖的必備,幾乎等同新年象征符號。
新年前 排長龍買年貨
每年新年前夕,這里的肉干店、余仁生、服裝店、巴剎(馬來西亞的菜市場)、水果店、雜貨店都會擠得水泄不通。許多老字號肉干店門前門庭若市,大排長龍,人人都在耐心等待新鮮出爐的肉干。除了酥脆香甜的肉干,大馬人最愛買的年貨還包括香菇、燕窩、魚鰾、腐竹、柚子、蘆柑、年餅、Shandy汽水、包裝水…這些食品不僅可以在自家吃,還可以包成一個禮籃送給親戚朋友。
自家做餅干
春節前夕,家里的婆婆媽媽們都開始忙活起來,動手做年餅。因為自己做的年餅送禮更顯得有誠意。馬來西亞人愛吃的年餅種類繁多,將三大種族制餅的秘笈融會貫通。有香脆可口的慈菇片、馬來小食演變而來的鉗子糕、人人都愛的花生餅、印度小食蜜蜂窩等等,有些阿姨們制好餅后會拿到巴剎或餐廳售賣,賺取外快。
公司都辦收工酒
幾乎每一家公司到了年尾和農歷新年前夕的這段日子都是忙碌的高峰期,辛勞了那么久,過年前各大公司的老板都會辦個收工酒。這是馬來西亞獨有的特色,是老板為了犒勞和答謝員工一年來的付出的一個聚餐。當中必吃的菜肴便是“撈生”了,為的就是圖個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公司的業績能夠步步高升,風生水起。
新年期間 通宵打麻將/玩撲克牌
農歷新年期間,人們都會齊聚一堂,在親朋好友家里打麻將或玩撲克牌。這個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發財,而是一個促進彼此距離的游戲。當然,大家都會切記“小賭怡情,大賭傷感情”,游戲重在過程中的開心和歡笑,不在于輸贏。通常大家都熟悉的撲克牌游戲有:21點、斗地主、釣魚、和三公。
撈生
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春節特色活動,第一個當然是 “撈生” 啦!撈魚生是南洋一帶大受歡迎的漢族新年風俗。尤其流行于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七彩繽紛的魚生有七彩燦爛的好意頭,而“撈起魚生”這個名稱,又有“風生水起”及“越撈越旺”的意思。 無論是企業的收工宴、開工酒,親戚朋友的家庭聚會等,大家總是愛來 “撈” 一番!大伙兒在“撈生”時都會邊撈邊說吉祥話,并且越撈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好運連連。這項特色已經 “紅” 到大中華地區,成為介紹馬來西亞春節特色的第一招牌。
吃盆菜
在大馬過春節,除了“撈生”外,大馬客家人或廣東人還會吃比較有特色的盆菜,盆菜必定要裝在一個圓盆里,代表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初九拜天誕
撈過生,吃過盆菜后,很多人覺得年已經過得差不多了!而大馬的福建人卻覺得,他們的重大節日才剛剛開始......
到了初九,大馬的福建人會“拜天公”,這天,可以說是福建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年三十更加熱鬧。鞭炮放得也比年三十更狠。也有人把它稱為“過小年"。在馬來西亞,春節期間不必到中國城或華人區。隨處都可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很有節日氣氛。年初九這一天,福建人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
到云頂高原賭場“發財”
馬來西亞的華人新年天氣炎熱,這個時候,有些人就會到云頂高原避暑,到那兒的賭場搏一搏,發點小財。
新年結束前(初十五)拋柑祈求覓得良緣
農歷初十五是元宵節,這個時候,所有的未婚女生都會到臨近的河邊拋柑,希望能夠“拋好柑,嫁好尪”(福建話嫁個好老公的意思)。拋柑活動至今已演變成單身男女都參與的相親大會,男生拋香蕉,女生拋桿。大家會在香蕉或蘆柑上用麥克筆寫自己的姓名、電話號碼和其他聯絡方式,然后拋進河水中。
活動結束后,男生會去撈柑,女生回去拾香蕉,希望通過水果上的聯絡方式,就此結識可以攜手相牽的伴侶。
以上就是邦海外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春節步入尾聲,說說馬來西亞華人如何過春節》方面的知識了,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邦海外的專業顧問一定會竭力滿足您的需求。
風險提示:海外房產信息由開發商/項目方提供,請投資者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自行核實相關信息,謹慎投資。
- {{errorItem}}
移民
關于我們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6652號